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8-10-11 06:08: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做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在我国古代,也非常重视教育,下列一项不是汉武帝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的是:               
A 北击匈奴     B.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C. 设立五经博士教授儒学     D. 建立太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说学而优则仕,所谓学,就是国学,主要指儒家的四书五经。可是,百余年来,国学经典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种变化,原因之一就是近代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大冲击。
——2007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
材料二    那时(1957—1977)不讲四书五经,《老子》、《孔子》即使曾经被认为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也遭到了无情的批判。那时有人出来讲《论语》,可惜不是把它煲成一锅“心灵鸡汤”,而是给孔夫子戴上一顶“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言人”的帽子。当年受到批判的甚至不止于儒学经典,还有《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一类所谓大众儒学。
——解玺璋《大众史学,复兴还是商机?》
材料三    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甚至道家、墨家、法家、理学等,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作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2)根据材料三、联系现实并结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你如何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 (4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学”(不限于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可以借鉴的观点? (6分)


参考答案:
(1)①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②新中国成立后“左”倾路线对传统文化的冲击。(2分)
(2)积极作用:①通过百家讲坛和网络式传播儒学和史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读史热情; ②让普通百姓能够深入浅出地获得诸多有益的的人文知识;③ 有利于学术争鸣。(任答2点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不足之处:①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导致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单一化,甚至曲解经典原著的原义;③这种娱乐化讲经和阅读,有诸多不严谨之处;④这种授受知识的方式明显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任答2点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可以借鉴的观点:①儒家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②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③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以及提倡人人劳动的观点; ④法家与时俱进的改革理论; ⑤理学的道德情操理论。(任答3点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自近代以来,一些因素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①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②五四运动,有些人过分宣扬西方文明,片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列“左”倾思想路线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
(2)根据材料三、联系现实,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角度,即积极和不足两个方面评价于丹、易中天等人通过“百家讲坛”或网络传播儒学和史学行为的影响。A.积极作用:①通过百家讲坛和网络式传播儒学和史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读史热情; ②让普通百姓能够深入浅出地获得诸多有益的的人文知识;③ 有利于学术争鸣。B.不足之处:①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②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导致人们对原著的理解单一化,甚至曲解经典原著的原义;③这种娱乐化讲经和阅读,有诸多不严谨之处;④这种授受知识的方式明显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等。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学”等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可以这样从以下方面给予认识:①儒家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②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③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以及提倡人人劳动的观点; ④法家与时俱进的改革理论; ⑤理学的道德情操理论等。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国学”等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看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  )
A.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B.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C.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列举了君主惩罚的几种越礼行为,说明当时西周实行的礼乐制度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利于形成较统一的文化,所以答案选B;A项表述不恰当,因为当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C项持久性不正确,因为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周天子也不能管制;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提出:“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研究儒家的力量才称得上真正成熟”,儒家在宋朝时的真正成熟不包括
A.融合了佛道思想
B.更加思辨化和哲学化
C.以“理”为核心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儒学的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故D项不是宋朝时成熟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出发点,C项应该是明朝以后的发展特点,D项说法本身错误,一种思想要成为社会的主流必需先取得统治者的重视,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才会成为统治思想,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根本出发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