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8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8-10-11 06:03: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备选项的内容A D两项强调的是人与人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B项强调人自身关系的和谐符合题意,C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考查,高考的考查角度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涵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民本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异同比较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中精华的继承。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人们往往以历史阶段特征或呈现的显著现象来划分历史时期。以下曾被一些学者誉为“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的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先秦阶段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出现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同时,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中,在思想上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即“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所以,答案为东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的是                                (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宋明儒学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①④都体现了忠君的思想,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合;②③则是主要从个人利益得失考虑,与题意不符。因此选B。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对程朱理学的评价
1.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更为理论化、思辩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是历史的一种进步。
2.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积极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等。
3. 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消极思想主要表现为: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等。同时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后期不切实际的清谈之风。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5)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4分)
原因: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儒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或与时俱进、兼收并包)(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儒学内容广博而缺少精要,难以尽从。但“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儒学用伦理纲常维系封建统治,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理学是宋代由儒、道、佛融合而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新”在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
(4)材料中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藐视君主权威;“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这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春秋战国——产生;西汉武帝——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兼容并蓄,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所以其正统地位维持了2000多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四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三的语录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思想?根据材料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
(4分)
(3)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3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2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2分)
(2)文艺复兴时期;(1分)思想内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3分)
(3)核心:理性。(2分)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3分)
(4)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3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应该联系传统儒家的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看一下哪些是与传统的儒家主张相同的,“为天下,非为君也”“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与民本思想相符合;其中的新见则主要从材料中找,可结合课本中的语言概括,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平等、法治等。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追求现世的幸福,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第二问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人文主义的含义从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追求现世的幸福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第(3)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第二问主要是提取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进行概括。由“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可以概括出天赋人权;由“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可以概括出人民主权;由“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以概括出社会契约。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社会转型的角度”,回答时要从中国和欧洲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对民主革命的推动及社会形态的转变等角度回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明清之际思想的批判只是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没有推动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而欧美则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黄宗羲;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明清思想的影响;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