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巩固(2018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8-10-01 09:10: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学者沃尔特·拉非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集团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文字“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中的关键词“世界性的反共战争”可以推知这场战争应该是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会旗,这里的“经互会”是个什么组织?(?)

A.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B.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
C.单纯的区域性军事组织
D.区域性的军事政治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苏是二战后崛起的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30多年的争霸斗争中,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下图是一幅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政治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满头大汗的人物应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肯尼迪
D.尼克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苏联被迫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设施,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古巴导弹危机时的美、苏领导人分别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结合以上史实可知,左面满头大汗的人应是赫鲁晓夫。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9年4月4日在法德界河莱茵河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合影。对这一组织和这次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北约成立60周年
B.该组织是“冷战”的表现之一
C.该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
D.该组织是欧盟的前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请回答:
以上二材料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你的理由。由此归纳使用文字材料的大致步骤。
(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美国的较量?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
请回答:
图一反映历史现象的出现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的战略优势在美国,图三反映历史现象的重要意义。(5分)
(3)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1分)步骤:读懂文字材料,理解材料的主要含义;判断材料内容的价值,完善材料的内容。
(2)原因:美苏间对峙;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导弹危机,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
意义: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3)特征:美国和苏联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为主要形式;冷战初期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逐渐解体。图一、三。理由:属于实物图片。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尤其是美苏争霸斗争展开,采用了多种形式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失为一个好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