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手工业的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8-10-01 08:05: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也就是说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答案为 C。A、B、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西周时期的手工业
点评:西周时期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官营手工业中的主要的部门在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业,直到春秋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主要的特征是青铜种类繁多,分工细,被称为百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关键是“重庆”“伙计”,由此判断应为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抑。
规律技巧总结: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含义。实际上题干主要是考查刘鸿生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及原因。材料中提到“官僚资本”,因此主要是考查国内因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我国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位于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湖南省
D.台湾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一战所造成中国棉纺织业的繁荣景象,维持到1922年而完全消逝,接着就是长期的慢性萧条,其原因是
A.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B.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纺织业市场不景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最早打破坊市界限,将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最早打破了坊市界限的是在北宋时期,故选C。AB项时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市分开;D项是在宋朝以后,不是开始出现的时期。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考查的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