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罗斯福新政》高频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8-10-01 07:45: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人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以下的参考书:《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范围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经济危机的“泄洪区”。为了摆脱和转嫁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各国一方面实行关税壁垒,控制本国市场……使得中国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外贸出口更加萎缩。危机中,国际贸易出口值总指数下降,如1929年指数为100,1933年则降为35.5……另一方面,各国则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到1935 年,中国工业品市场上的汽车、汽油、五金等大部分是由美国输入的,美货的泛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美祸”。
材料二 1929年危机爆发后,(中国)农产品进口大增。大米,1929年为1082万担,1932年、1933年都超过2000万担……为加速向中国倾销商品,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巨额贷款并指定贷款专为购买美国过剩农产品之用,如1931 年“美麦借款”900万美元,规定要购买美国小麦45万吨……
材料三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世界银价跌落,1931 年、1932年跌到最低点。美国于1933年12月公布“银购入法”,1934年6月公布的“购银法案”,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高价收购白银……使银价上涨……引起中国白银的大批外流,造成金融恐慌……旧中国市场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中一刻也不能离开银元,白银大量外流使银元极度缺乏,银款无法筹集,影响了正常的商业和金融活动……
材料四 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摆脱经济危机,日本于1931年9月突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实际上等于掠夺了当时中国资源煤30%、铁 71%、石油99%、发电23%、森林37%、铁路41%。1932年,上海棉纱对东北销量几乎等于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1929—1933年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倾销商品,套购白银;发动战争,掠夺资源。
(2)经济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打击了民族经济,使这些国家陷入经济困境之中;对资本主义列强而言,通过倾销商品、掠夺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政治上: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动战争,造成世界局势动荡,加重了这些国家的民族危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方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 世纪早中期的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主张让“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的自由竞争)所造成的市场“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市场自由竞争去发挥作用。
材料二:19 世纪早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每十年爆发一次,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并蔓延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到来时,商品大量滞销,市场陷于混乱,生产也出现停顿萎缩。
材料三:20 世纪30 年代,英国学者凯恩斯又提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凯恩斯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市场自由竞争原则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认为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对经济发展也起重大作用。凯恩斯指出失业和经济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依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并避免发生经济危机。30 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针对胡佛政府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一次重大经济改革,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请回答: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19 世纪早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条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评述推行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何共同的主张?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了哪些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同的新主张?
(3)联系罗斯福新政前美国经济状况,简要说明罗斯福新政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
(4)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结果,评价凯恩斯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历史条件:西方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加强自身地位。重大影响:建立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激化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破坏了生产力。
(2)相同之处:维护市场自由竞争原则,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新主张:国家应当积极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可以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使经济有序发展。
(3)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胡佛政府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无法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
(4)重大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对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发展有积极作用。理论上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


本题解析:
本题围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命题。回答时应明确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各自产生、发展和盛行的原因、背景,以及各自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2: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搞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4分)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是对罗斯福政府救济政策的表述。救济有两种,其一是“单纯的施舍”,但罗斯福认为这将伤害美国人的自尊心;其二是提供给他们工作——“以工代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