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6:58:50
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4分)整个20世纪,世界的格局和形势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化,这是多种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某文科班举行课堂讨论,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甲)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乙)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丙)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丁)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五?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如果你支持材料一中甲同学的观点,请说明历史依据。(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一战后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6)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
(4)依据材料四和五指出材料五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面对当前形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应对?(6分)
参考答案:
(1)①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②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6分)
(2)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6分)
(3)正确。(2分)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海军,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建立起战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引起日本不满。日本极力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4分)
(4)含义: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
突出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应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我国的现代化;抵制和反对腐朽势力的渗入,维护国家安全与独立。(任答一点,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也可)(2分)
本题解析: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标下,更是容易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来比较考查。本题以一战后列强的竞争为主题,创设一种新情境,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实际要求回答一战后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可以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影响和国联的建立等角度进行分析;(2)需明确材料一中涉及美、英、法、德四个国家的关系,材料二涉及美日两个大国。帝国主义国家关系错综复杂,有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有对地区霸权的争夺等。(3)结合华盛顿会议对日本的影响来思考。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遏制了日本在西太平洋方面的扩张的步伐,虽然自己的已有的侵略权益得到列强的承认,但是还是对新的国际秩序强烈的不满。(4)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形势的变化是指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联系史实可知,多极化加强的表现,有苏联解体,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第2问,根据材料中“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如何应对,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由于苏联的干涉,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迫中断。苏联干涉的实质是
[? ]
A.抵制美国对东欧的渗透
B.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C.清除西方国家的影响
D.推行强权政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各国经济政治的演变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同苏联结盟,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此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当中已经阐述清楚。可问题在于,这种外交上的“一边倒”最后泛化成了全方位的“一边倒”,从两国结盟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上,都全盘苏化,照搬苏联模式,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1)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同苏联结盟,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说明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照搬苏联模式”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0年代美国对西欧与日本采取的政策有何特点?这一政策对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0、70年代,日本、西欧、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各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由:①二战后美、苏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孤立和封锁;②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表现:①在工业领域,消灭私有经济及其他经济成分,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②在农村建立绝对公有化的人民公社体制。
(3)特点:扶持与控制。影响: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促进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4)影响:使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举例:日本改变了二战以来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欧洲共同体成立,成为美苏之间的第三种力量、中国冲破了美国遏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雅尔塔体系内容不包括()
A.处置战败国
B.建立关税贸易总协定
C.成立联合国
D.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