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6:56:37
1、判断题 从1945年到1951年,英国艾德礼政府先后通过8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国有化。政府加强了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实行广泛的民主
B.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
D.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使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题干材料和“民主”“第三产业”“科技革命”不相符,A、B、D三项均应排除。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
B.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
C.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效仿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滞涨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弱化对经济发展的全面干预,采用“混合经济”的形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因此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是经济发展的现象而非特征,D项只适用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
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二战后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混合经济”的演变;②;“福利国家”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其利弊;③第三产业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④“新经济”的出现及其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五十多年里,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整体上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大发展时期。作为超级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权虽然一度相对衰落,但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得到巩固。
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4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有何特点?(2分)它说明了什么?(2分)
(2)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分析促成这一时代到来的国际和国内因素。(4分)
(3) 面对当今开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你如何认识克林顿政府所创造的经济奇迹?(4分)
参考答案:(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4分)原因:二 91ExAm.org战使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膨胀。(4分)
美国经济陷入“滞涨”。(2分)说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效力。(2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的实施;两极格局解体后总体趋向缓和的国际形势;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4分)
(3)克林顿政府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结果,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2007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它的定位表明:中国政府准备在法律的构建上直面当前劳资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它将成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强资本弱劳力的标志性拐点,通过国家意志力的形式,缔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还没实施,反对和要求修改的意见已经到处飞。
——2008.3《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实行什么经济法令?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2)对于这些社会保障措施,你将如何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
(3)面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你认为是哪些历史原因造成的? 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材料三和四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者原因出现的本质差异。
参考答案:(1)《国家工业复兴法》。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2)评价:
观点一:它主要是统治阶级为克服危机,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理由: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观点二:它主要是为统治阶级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理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财富增长并没有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分配不均;过分强调国家积累,忽视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政府税收较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没掌握新技术的工人收入相对下降;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4)问题:资方反对政府扶持劳方,缓和矛盾的政策。
差异:前者目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后者目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是从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保障问题,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劳动合同法》进行考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特种萧条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经济主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
A.其根本目的是缓和劳资矛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主张以计划经济取代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C.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互为表里
D.彻底否定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