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8-10-01 06:44: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六铺渠
C.汉渠
D.白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说明该水渠在属地,即四川境内,结合史实可知战国时代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答案选A,B C D三项地理特征与上述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水利工程的兴修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0·台州调考)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仔细读表格可以找到关键信息,表格中出现了雇佣工人,反映了这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我们知道,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的,因此只能选D。ABC三项与出现工人这一阶层不符。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资本主义萌芽是考试的重点。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此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缓慢的原因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材料主要强调了宋代采取的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且还达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由此可看出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说法错误,也未从题干中体现。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A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点评: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学习,同时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认识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诗·小雅·北山篇》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的“王土”指的是
A.屯田
B.井田
C.均田
D.占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诗·小雅·北山篇》是春秋末以前的诗歌,当时还处于奴隶社会,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而屯田、均田、占田都出现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