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8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8-10-01 06:24: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确立,它实质是“外儒内法”,对此最确切的理解是
A.一半儒家一半法家
B.儒法融合
C.形儒家实法家
D.法家为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但其他思想如道家和法家思想并被统治者完全抛弃而是兼而用之,即出现了“外儒内法”的现象,其实质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和儒法融合,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错误与“外儒内法”的准确含义含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的作品,这个书生携带此书上京赶考的时间可以肯定不会早于南宋,所以D项符合史实,AB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思想,使儒学的发展进入思辨化的层次,将儒学的发展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上历史人物如果按其历史功绩进行分类,正确的有:        (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分)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来源:Z&xx&k.Com]


参考答案:⑴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
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分)
⑵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2分)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西方的民主思想。(2分)
⑶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该问得分不超过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