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6:22:40
1、选择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A笔迹相同说明是同一个人写的,而且是写的同一个人的名字,说明这种民主方法遭到滥用,不是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B明清是性的海禁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原因;C正确;D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是汽车等商品相对过剩的表现,不是真正的经济繁荣。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为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公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会反作用于经济活动。
材料一 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力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削弱贵族最高法院的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三: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成的。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生产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企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庇护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选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如何在“组织上”为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并分析梭伦改革带来的社会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和“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8分)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使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化商业群落”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7分)
参考答案:
(1)组织基础:公民大会、“四百大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为最高法院,受理公民投诉。(5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2)宋代: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草市有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运发达;汴京商业繁荣等。(4分,任意4点即得4分)
明清:兴起苏州等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会馆、商帮;江南部分行业出资本主义萌芽。(4分)
(3)原因: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和损害。(4分,任意4点即得4分)
作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的认识与分析。回答时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如“奠定组织基础”。结合材料“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削弱贵族最高法院的权力。……”回答“组织基础”。联系所学回答影响。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与明清商业发展高考的掌握。本题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学生回答时要联系着两个时期上商业发展的表现回答即可。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影响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成的。……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企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庇护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及所学归纳总结。分析影响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内容及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明清商业的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14分)
(1) 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3分)
(2) 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3分)
(3) 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4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分)
参考答案:(1)罗马法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平等” 只是相对的,如:平民、贵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 , 自由民、奴隶不平等。(3 分)
(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分)
(3)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4分)
(4)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以法律维护奴隶制度,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 政治和经济利益,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5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材料二、四的观点是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和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意思就是人和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而材料一的观点则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所以,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是指罗马法一方面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另一方面平民、贵族不平等,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 , 自由民、奴隶不平等,所以,任何类型的民主都是相对的。
(2)材料中的“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的财产原则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原则也成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财产原则。罗马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保护私有财产。
(3)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足以证明材料四的规定保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维护的是奴隶制度。因为古代罗马不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还是罗马帝国时期在社会形态上、社会类型上都是属于典型的奴隶社会时期,所以,罗马的法律只可能保护奴隶主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制度。这是和罗马的社会形态是完全吻合的,也是有罗马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
(4)随着罗马的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罗马的疆域越来越辽阔,罗马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统治罗马的办法是用法律。所以,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罗马统治者是以法律维护奴隶制度,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从而达到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的最终目的。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民法大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还债的债务人。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古罗马《民法大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诞生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4分)从材料一看,《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谁的利益?(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近代西方许多法律的制定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请举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1)法律与习惯没有明显界限,贵族担任法官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4分)
维护贵族的利益。(2分)
(2)说明妇女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权利。(答性别歧视亦可)说明罗马法的局限性。(3分)
(3)《法国民法典》 (或《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2分,任答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罗马在国家形成的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之规则的习惯法。由于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而这种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后的古代又往往会导致法律规范的不精确,无形中就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就曾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编纂成文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作了限制,但是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信息“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可知妇女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权利,说明罗马法的局限之一是妇女地位低下,有性别歧视的色彩。
(3)在此之后的1500年间,罗马法曾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中所体现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拿破仑法典》、《人权宣言》,包括中国的《民法通则》等都受到其影响。《民法大全》被列入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学生必读书目之中,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法学著作之一。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头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古代希腊和罗马为后世留下了半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回答18—20题。
【小题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图8说明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小题2】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
B.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
C.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
D.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小题3】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二者的共同点有
①反对盲从 ②倡导自学 ③体现了人文主义 ④强调自我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