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10 16:36: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列宁与老农的对话:
? 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
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
老农: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列宁: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干活的兴趣呢?
老农:为什么不采用我们庄稼人早已习惯,而且认为最合理公平的办法呢?我说的是政府按俄亩规定固定上缴税收,而且要事先公布,不随便改变。
列宁:你是说,允许庄稼人按规定交税后,自己可以支配剩下来的产品?
老农:正是这样。

? 材料二 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请回答:
(1)造成老农所说的“现在主要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些“农村主要的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回答,此时的哈默能在苏俄开采石棉的前提是什么?如何认识苏俄的这一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强,布尔什维克党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办法: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前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认识:①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③是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新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A.从俄国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新”在(?)
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导致1917年11月7日俄国革命时“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的原因有(?)
①《四月提纲》指出了斗争的方向和策略,影响较大
②临时政府未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面包的渴望
③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④布尔什维克党日渐成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17年11月7日俄国革命是指十月革命,针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因此排除③即可,答案为C
点评:高考角度 (1)近两年高考特别注重对历史理论性内容的成因及实践性内容结果影响的考查,侧重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2)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意义等高频考点关注 立意 对本讲高频考点的考查仍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立意侧重于启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十月革命前,俄国著名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攻击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梦话”,认为“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以下针对普列汉诺夫观点的理解,正确的判断是?(?)
①他认为俄国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②他主张以革命的方式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他反对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②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③均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革命的方向和平过渡的方法,而普列汉诺夫反对这个观点,所以他的观点是①③正确,②材料中没有涉及他观点中过渡的方式,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