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6:36:14
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
2、判断题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2008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11月阶段测试15题)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判断题
材料一
时间 | 王韬的主要活动 |
1849年 |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
1862年 |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
1867年 |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
1874年 |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
1879年 |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
1886年 |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
1894年 |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
5、判断题 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民反抗
B.激烈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C.“民变”导致部分立宪派人士转向反清斗争
D.“民变”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