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7-11-10 16:32: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促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的军事行动有
①湖口大捷?②秦日纲东征?③三河镇大捷?④李秀成破江南大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是在天京变乱前,促使其达到全盛的军事行动包括北伐、西征、东征,北伐主要为西征、东征创造条件。经分析可知:①是西征行动,②是东征行动,③④两项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行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点中也就是民族意识,第二点也就是民主意识,这体现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只有A项符合。B项只说了民族方面;CD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帝国主义国家(? )
A.用外交孤立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压
B.帮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全部大权
C.促成了革命军与北京政府间的议和
D.积极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革命一直持镇压态度。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准备干涉中国革命;由于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他们又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袁世凯为其新的代理人,帮助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全部大权,策划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们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于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其中“他所领导的政府”应该是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京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睱,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3:三、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七月初六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
——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
(1)据材料1,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思考如果如材料所说重用“林公”,能否挽救败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材料3出自哪一条约?有何标志性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失败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不能。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对手,战争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绝非“林公”一人所能挽救。
(2)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最终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