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7-11-10 16:15: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新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1933年5月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是什么?(2分)概括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措施。(4分)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8分)
(3)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保障我国人民福利的想法。(2分)


参考答案:
(1)背景:经济危机 。(2分)内容:实行失业救济;推行社会保险;调节财富分配;进行社会立法。(4分)
(2)积极影响: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分)消极影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人们进取心减退。(4分)
(3)提高人们生活待遇;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免费教育。(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933年5月”,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可依据材料一概括:通过《紧急救济法令》,进行失业救济;通过《社会保障法》,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通过《财产税法》,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行了福利国家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在于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消极影响是导致“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
(3)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切记脱离材料,必须围绕我国实行的福利政策及作用等方面回答。
点评:复习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变化时,以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为主题,分析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的表现、影响等。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进行对比,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将本专题内容与当今社会关注民主,追求公平公正等热点相联系,理解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经验教训
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不同的方法”是指
A.发布《四月提纲》
B.两个政权并存
C.宣布退出一战
D.建立苏维埃政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总结十月革命意义”,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大都采用示威游行,罢工等较温柔的方式。而俄国无产阶级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因此选D。
点评:十月革命特点:①革命道路: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②革命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③革命过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战争的影响
B.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苏联的建立,一方面,固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共产主义学说的一种超越,但是这种超越或者突破,并涌在现实中同时产生同样的超越……”它“不能在现实中同时产生同样的超越”的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力
C.思想观念
D.风俗习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