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5:48:29
1、判断题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历史是用来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面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1)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2)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3)1978年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4)《共产党宣言》封面,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答案:
(1)十二铜表法:罗马历史第一部成文典,并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3分)
(2)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初级阶段基本思想开始形成。(4分)
(4)《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4分)
本题解析:
(1)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迄今所知古代罗马最古老的法律文献和最早的成文法。是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性文献。
点评:关于《十二铜表法》,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在其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如2012年江苏卷和安徽卷以及全国(新课标)卷。
(2)试题分析: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点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巨变。高考往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来进行命题。
(3)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党在政治、组织、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同时拉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高考多用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4)试题分析:《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科学,同时,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点评:关于历史上重大事件,除了考查其对历史进程发展的影响外,还要注意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往往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其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有关雅典陶片放逐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陶片放逐法对雅典政治家不利
B.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民主秩序
C.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
D.加剧了公民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国家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克里斯提尼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6分)民主化的进程是反对专制、争取人和公民权利的斗争历程,是广大人民从臣民转变为公民的社会解放进程。回答下列问题。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说出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3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4分)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2分)
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英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君主政治的限制过程。研读重要法律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材料一
(2)从材料一所列A、B、C、D四部法律文献中任选一则,仔细研读,结合所学,回
答问题。(若多选,只阅第一项。)(8分)
A.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宣布了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对人民的权利作了明确申明。试分析《大宪章》体现了什么思想?
B.简述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C.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通过的?
D.与1 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相比,1 867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哪些人获得了选举权?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民主政治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8分)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3分)
(5)各国人民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及建设法制的道路各有不同,你对此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表明: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3分)政权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
庭和具体的行政与军事部门。(4分)依靠法律来维系。(2分)?
(2)A.思想: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B.历史意义: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孝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面从
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C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展展开
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
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呼声响
彻全国。D获得选举权的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A、B、C、D中任选一项答
题,若多选,只阅第一项。8分)
(3)(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法国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皇帝;世袭制?
权力中心?皇帝?议会
(4)主要成果: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与完善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分)
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3分)
(5)人类社会政治制度演进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
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政治制度的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言之有
理,即可。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表明了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根据教材的说明,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和具体的行政与军事部门政权机构等。并依靠法律来维系。(2)结合教材的说明,A、B、C、D中任选一项答,判断材料一所列A、B、C、D四部法律文献分别是什么即可答教材的内容。(3)考查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结合教材说明的各自的特点填写即可。(4)结合所学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与完善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广泛的人民民主。(5)考查了关于政治制度的认识,是道开放题。
可以从复杂多样的特点、符合本国国情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