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三)

时间:2017-11-10 15:48: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32分)建立宪政、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 (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6分)
材料四: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8分)
材料五: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6分)


参考答案:(1) 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2分)
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2分)
原因:①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②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③罗马法中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 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受到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追捧..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观点:①立法权应归人民;②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③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
原因: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②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③民族危机深重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或者西方资产阶级改革的成功);⑤资产阶级试图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君主专制,追求君主立宪制。(答出其中三点给6分)
(3)历程:①早期改良派(维新派)提出施行宪政思想;②19世纪末,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结果失败;③20世纪初,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因条件所限未予以实行;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确立;⑤后来袁世凯复辟,颁布《中华民国约法》,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失败;⑥为捍卫革命成果,资产阶级继续进行一系列反对专制实行宪政的斗争。(8分,答对4点即可得8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4)①确立君主立宪制,成为典型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
②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③启蒙运动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使人文精神不断发展成熟,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④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后来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建立了以欧洲(英国为核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不断联系为一个整体。
⑤ 科技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引起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1)“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故法者,王之本也”,概括材料一可知法律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说明罗马法主要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要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以及罗马法包含的自然法则等角度分析。
(2)“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概括材料可知梁启超的观点是①立法权应归人民,②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③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原因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法者,王之本也。”封建君主专制下,法律是专制的手段,立法权操于一人之手,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根深蒂固。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人们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试图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反对君主专制,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提示的中国宪政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概括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等历史事件,结合宪政思想在中国传播、实施的情况,就能够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①早期改良派(维新派)提出施行宪政思想;②19世纪末,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结果失败;③20世纪初,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因条件所限未予以实行;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确立;⑤后来袁世凯复辟,颁布《中华民国约法》,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失败;⑥为捍卫革命成果,资产阶级继续进行一系列反对专制实行宪政的斗争。
(4)“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从材料可知,钱乘旦是从现代史观的角度认识英国怎样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因此要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和科学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 “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说明英国注重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材料说明英国注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首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使人文精神不断发展成熟,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后来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步建立了以欧洲(英国为核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不断联系为一个整体。 科技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引起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件事反映了
[? ]
A.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了
B.雅典民主政治得到充分体现
C.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导致国家权力滥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组织编写《民法大全》的罗马皇帝是(?)
A.屋大维
B.戴克里先
C.凯撒
D.查士丁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下于529—565年完成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其内容主要是查士丁尼所组织的十人法学家委员会搜集过去法律的汇编和对罗马大法学家意见的摘录,此外还有法律基本纲要以及查士丁尼自己所立新法汇编。所以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公元156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万民法
C.罗马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C.下层平民反对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日趋激烈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相对缓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工商业不断发展,使工商业者的实力不断壮大,所以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是错误项,下层平民应该反对的是贵族奴隶主,不是工商业奴隶主,D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合,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