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5:46:28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英国模式的特殊性,近年来已得到欧洲经济史研究最新成果的证实。其中雷格莱表述得最为清楚,而且也最具深意。他指出:近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他进而强调:“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以达到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即越来越多的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得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英国经济正是在上述两种意义上资本主义化了的”。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以英国模式反观中国的近代化,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近代化走的是一条商业化的道路。传统商业的自我发展,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最重要的历史资源。这就是中国版本的近代化。汉口模式正是这种中国文本的典范。对汉口模式的历史诠释,实际上就是对明清时期中国版本的商业革命的个案分析。……历史的事实表明,汉口经济近代化的动力来自商业化,而非工业化。
——任放《汉口模式与中国商业近代化》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模式”和“汉口模式”的内涵。(9分)
2、判断题 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
A.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
B.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
C.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D.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
3、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该章程强调中国史“当专讲历代帝王之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
(1)依据材料概括《奏定中学堂章程》体现的历史教育特点。(1分)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认为: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因此,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
第二,“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为此,大纲以阶级斗争的重大事件为“社会制度改变”的转折点。
第三,突出苏联的历史,其第九部分“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说是苏联史的缩编。
(2)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现了怎样的史观?试析新中国形成这种史观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史部分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
一条主线: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
两个方向:人类历史可从纵向、横向进行研究。纵向系统以时间为序,横向系统反映地域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至关重要。
三个阶段: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勾勒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3)2011年版课程标准体现了怎样的史观?据此史观,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起点时间和代表事件应该分别是什么?简析其主要依据。(9分)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在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四条新航路路线,最早开辟的是?(填写代码),开辟出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2)根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15~16世纪,世界市场是怎样开始形成的?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结合材料三、四,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5、判断题 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骡机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D.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