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10 15:33: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采用直选法。由材料可知题干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此观点抨击君主专制,重在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选择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在明清时期没有被动摇。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是张居正改革和摊丁入亩改革。材料中没有体现推动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改造儒学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③“君权神授”④“大一统”⑤“仁、义、礼、智、信”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鹅湖之会”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论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C.“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D都出自朱熹,AB体现了“理”的观点,D是指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强调道德规范;C表述错误,出自陆九渊《子规》,强调内心的作用。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的共同点是
A.相信除人之外神的力量
B.约束人类无尽的欲望
C.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为专制中央集权服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人的行为举止受到上帝的约束;而中国古人(程朱理学)认为“理”为最高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可知,两者共同点是约束人类欲望。所以答案选B。A、C符合西方,D符合中国。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