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10 15:22: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长距离施运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对我国铁制工具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于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用于牛耕
C.促进生产力提高
D.促使“刀耕火种”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都曾出现变革的趋势,其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B.各地区经济联系空前加强
C.出现资产雄厚的商人群体
D.“重农抑商”的思想与“工商皆本”的现象并存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A项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情况,春秋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B项正确,春秋时期大动荡,但是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地经济联系空前加强,明清时期专业化程度提高;C项只符合明清时期;D项说法正确,春秋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而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
点评:春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明显增强,这与明清时期有一定的类似的地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到很大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开始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南宋的一部农书中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序。能知事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这表明
A.南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达到巅峰水平
B.只有勤于稼穑才能保证比较好的收成
C.适时耕种能保证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
D.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且灵活安排农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不违先后之序”可知南宋时期强调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秩序以保证农作物的播种,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B 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诗经?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耕,徂隰徂畛。”其中“千耦其耘”的含义是:千对农人在耕地。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耕作现场的是(?)
A.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使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驶的犁
C.使用耕耙耱技术碎土
D.使用比较粗笨简单的木制、石制工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千耦”可以看到集体耕作,从篇名可知描写的是周朝历史,即奴隶制时代。当时青铜农具并没有普遍使用,故A错误,二牛抬杠出现在东汉,故B错误,耕耙耱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故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通典》中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材料表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A.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汉朝
B.推行均田制解决了汉代没能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
C.关于土地买卖的限令不及汉代宽松
D.放松对人民的控制使社会繁盛程度远超汉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由“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可知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法令松弛、土地兼并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汉代,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