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5:15:58
1、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原因。(4分)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洋溢地介绍中国的文明,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高度评价中国的儒教与理学,说它“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说:“吾人与生俱来之悠久的存在,一切人之心中同样有其萌芽。从天所授的德性,由人来表现,人却为私欲或迷误蒙蔽了它”,可见宋代理学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启蒙学者们极力宣扬中国儒家的哪些思想?(2分)其本质目的何在?(2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克己复礼(2分)原因:春秋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儒家思想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2分)
(2)不同: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2分)
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秘)的学说;朱熹主要吸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2分)
(3)思想:以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治理天下和国家。(2分)目的: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难度中等。考察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其实是百家争鸣的背景。第二问难度较大,考查董仲舒思想和朱熹理学,均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其差异与思想构成相关。第三问要结合材料中“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来归纳。启蒙思想家宣扬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之为武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考点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启蒙思想
点评 :本题难度为中等。启蒙运动期间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和宗教特权,而儒家思想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中国的文官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层。这些是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十分活跃,都开始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在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社会急剧变化;人民力量的显现,促使思想家们关注大众、民生。
(2)举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3)努力:生产力:工业革命,使人的双手获得极大解放。思想观念: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使人的精神得到极大解放。政治地位:进行革命或改革,建立并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4)努力: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实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进行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根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幅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本题选B。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关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着重会考查其学说如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因此选B。
考点:董仲舒儒学
点评: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是高考考察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和影响理解和知识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说
D.大一统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