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5:11:58
1、判断题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D两项应为洋务运动的影响,故与题目中的信息“维新派”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教育……当下达于民……遍及于乡……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即可选出B项;题目中未涉及教育与变法的关系,故排除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可知这一派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改革,故B的表述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A、C、D三项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导致此说的直接原因是
[? ]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
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