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新思想的萌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11-10 15:11: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D两项应为洋务运动的影响,故与题目中的信息“维新派”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教育……当下达于民……遍及于乡……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即可选出B项;题目中未涉及教育与变法的关系,故排除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可知这一派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改革,故B的表述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A、C、D三项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导致此说的直接原因是
[? ]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
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