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主要经济政策》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11-10 14:59: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司马迁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应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由此可见他主张(  )
A.商业发展应顺其自然
B.工商皆本
C.应取消商业竞争
D.政府应对商业进行引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键信息:善者因之。题干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最好的是“善者因之”,由知识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没有从题干中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农商皆本?
D.重商抑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皇帝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1)材料一、二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
(2)结合材料一、二的不同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


参考答案:
(1)思想:重农抑商。(2分)
(2)影响: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积极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 (6分)
(3)英国:开辟海外市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殖民扩张等);中国:闭关锁国。(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田织布到了粮食布帛很多的时候,奴隶可以获得人身自由;“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句话的大意是从事商业失败导致贫穷的人,把他的妻子儿女收作官府的奴隶。这段材料来自《史记·商君列传》,可知其为商鞅提倡的重农抑商思想。
(2)古代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当时出现了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商鞅在变法时期,首倡重农抑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让官员劝导百姓重视本业。并对商业加征商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导致中国经济的落后地位。
⑶“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从时间看,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机器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从英国使团要求开放通商,可以看出,英国需要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是一种扩张政策。
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可以看出清政府不愿意另外开辟通商口岸,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清朝奉行的“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进一步凝固、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同时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禁海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艘,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终于在近代的前夜迟滞了。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小题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总趋势。(2分)
小题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交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小题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清朝对外政策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分)
小题1:主要原因:农耕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海禁”政策;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脱离世界潮流,鄙薄近代科技。(6分)
小题1:认识:闭关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妨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以“诚信”著称天下,崇信 “管鲍 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
材料五:?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2006 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这句诗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2分)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4)依据材料三,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4分)
(5)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26、(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复种制。(2分)
(2)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分)
(3)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分)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2分)
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4)历史原因 : ①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②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③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原因:①市场经济发展热;②文化旅游热; ③电视等媒体宣传(2分)


本题解析:“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出自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最典型的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交错出现的景观要数荆门军."此间田不分早晚,但分水陆,陆亩者只种麦、豆、麻、粟,或莳蔬栽菜,不复种禾,水田乃种禾。“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是指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女都各有各的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农民承担封建国家的赋税和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消极影响主要从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两方面分析,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结合材料四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