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59:38
1、判断题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 )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
C.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
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9分)
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①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3分)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3分)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3分)
②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2分)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
[? ]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
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
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 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 ]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