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30:44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一统天下,只有研读经书的各级官学和书院、私塾,“中举”是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根本不知近代教育为何物。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受到西方洋枪洋炮和文化教育的冲击,洋务派开始提倡洋务教育,主张在不变更封建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方针,以“西文”和“西艺”为主要内容,兴办了一些近代新式学堂,并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康云峰、刘莉莉《戊戌维新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粱启超《变法通议》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参考答案:(1)特点:从传统教育开始转变为近代教育;从封闭教育开始转变为开放教育。
(2)相同;兴办新式学堂(或培养近代人才)。不同:变革科举制度;提倡教育为本。
(3)目的:培养维新人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发展;使国家富强(或救亡图存)。
(4)现象:官办学堂与民办学堂并举;创办学堂与兴办新文化事业并举。
作用:促进近代思想启蒙;推进教育近代化;留下宝贵的文明遗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糊结论。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率先打破这一懵懂历史观的是?
A.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B.李鸿章、张之洞等的洋务思想
C.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社会主义思想
D.严复、粱启超等的维新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严复、粱启超等的维新思想指出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没有体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是?
A、《四洲志》?《华事夷言》? C、《海国图志》? D、《瀛环志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其基本特征是
[? ]
A、讲究训话考据
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针对右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针对经学难敌洋枪样炮的社会现实,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制列强侵略。故选B。
点评: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