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10 14:29: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位历史学教授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高度概括如下:“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里的“一个根源”是指世界格局的变动根源,它是指
[?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美国外交新政定调。“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国
[?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8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是指资本主义民主精神,从西方国家眼中看来,苏联领导下的阵营禁锢思想,禁锢民主,80年代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困境,直接导致了阵营的解体(东欧剧变),从而使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因此这场“求变之风”指的是东欧剧变,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东欧剧变的史实,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二战后冷战是美苏两国在战后的对峙关系,图二是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当时冷战尚未开始,所以排除B项。C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现象,所以排除C项。D项是布什与普京,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不是美苏关系,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片展示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和联合国的作用变化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故选B。它是多个政治中心崛起,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因此ACD三项均正确。
点评: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起世界的霸权,到处推行扩张政策。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归根到底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总的来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