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无产阶级革命家》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10 14:26: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①“已有的思想材料”指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独立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③“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马恩的努力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9分)“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的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自一位历史人物在1921年的讲话
(1)这位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材料中的观点的?(4分)
(2)结合所学,概述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4分)


参考答案:(1)人物:列宁。背景: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起农民的不满,并导致暴动,政治危机严重。(4分)
(2)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苏俄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答到一点给1分,其它表述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本题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利用资本主义”“1921年的讲话”等信息可判断是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背景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即苏联的经济困难局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危机等归纳。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历史功绩有发展马克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实行经济政策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41年春,23岁的马克思以一篇见解独到的论文,获得耶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最能打动他的导师的是他比较成功地运用了
[? ]
A.黑格尔的辩证法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2分)
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3分)
(2)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一“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中可以概括出毛泽东的义利观;从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中可以概括出邓小平的义利观。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的能力。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全球通史》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一战
D.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察《四月提纲》的内容,《四月提纲》主张要把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注意过渡的方式是采取和平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