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11-10 14:25: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

[? ]
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



2、判断题  一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该学者意在:
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二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默然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深刻透彻)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材料三?到了如今,我们应该觉悟: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我们如今,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吴虞《吃人与礼教》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作者的主张。(2分)它同当时教会的主张有何冲突?(2分)
(2)材料二中刘谐对孔子态度如何?(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的经济根源。(2分)简要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主张的一致性。(2分)
(3)分析材料三中吴虞的主张。(2分)在对待儒学态度方面,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1分)



4、判断题  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 ]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5、判断题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材料三?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在中国,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200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 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影响(10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新史学”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眼光向下”的史学有较大进展的原因。(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