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二)

时间:2017-11-10 14:25: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理学体系建立于何时(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杨朱学说在先秦战国时代曾经是“言盈天下”,是与儒墨并驾齐驱的显学。杨学的宗旨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杨学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A.儒学
B.墨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儒学的核心是“仁”“德”“礼”,从人伦的角度论述仁政。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杨学的宗旨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体现了对个人利益的关注,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相似,因此选择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异端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等信息说明与理学有关,理学中“格物致知”认识论符合题干主旨,故本题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从“专讲注疏到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 ,从“专讲训诂名物到主讲明心见性”,说明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能够区分儒道法墨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