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23:06
1、判断题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而众以散”可知在唐朝对商业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可见,阻碍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②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③官办商业强大
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材料,,“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说明①正确,“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②正确,“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看出③正确,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④正确,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福建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秦汉?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说明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的界限这一商业现象普遍出现始于宋朝,因此不可能出现于唐朝,答案为A。
点评: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宋: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
B.在夜市里卖唐三彩
C.在居住区内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
D.必须接受政府管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