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商业的发展》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时间:2017-11-10 14:23: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临安城居民的构成主要有:官吏、工商业者、文职人员;由此可得出南宋具有“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故选D。《东京梦华录》是记录北宋都城开封城市面貌的著作,故A错误;B、C两项均与材料及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1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大都市的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曼彻斯特,并且授予其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
——摘编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材料四?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
——郭楚《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能够荣获 “皇家宪章”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5分)
(4)当代中国对发展城市群也在进行实践与探索,试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政治功能到经济功能。(2分)
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内因3分,外因1分,共4分)
(2)曼彻斯特市的商业和制造业在英国的重要地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政治影响力扩大;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的人。(6分)
(3)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发展速度慢。(3分)
成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4)以浦东为龙头,(2分)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之一(1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1分)


本题解析:
(1)“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说明,此时更突出城市的政治职能,唐代和宋代商业性大都市和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出现,说明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是指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首先是精神上,“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经济上,商业和制造业在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说明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政治影响力扩大。
(3)“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体现出政府主导的特点;“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工业型城市为主;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远远低于世界同期水平,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与之对应,分析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整体经济水平低等。
(4)城市群包括中心城市和周边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的重大相关举措是开放上海浦东,以浦东为龙头,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发挥上海的辐射效应,形成长三角城市群,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南安一中的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的研究性学习中,有位学生搜集到这么一则材料:“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下列与该现象说法一致的是(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指的是政府放宽了对“市”的限制,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大街上店铺随处可设。对照四个选项,只有D符合题意。
点评: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①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②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③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④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最佳;②不对,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唐宋时期已经出现;④不对,汉武帝时期就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因此②④正确。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商业繁荣④货币作用大,白银使用广泛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