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4:04:27
1、判断题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长城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基础
B.秦长城西起陇西,东至临洮
C.清康熙“修德安民”,不修长城
D.山海关、喜峰口均是长城重要关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长城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故B项是错误。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参考答案:(1)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2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
(2)1964年(1分)
原因: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分)。
(3)特点: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的因素(2分)。
战略: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这一时期中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当属四大发明的问世。
(2)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再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3)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可以得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的因素,为此新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点评: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也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对此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有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
A.《四部医典》——脉学之宗
B.《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C.《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D.《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BCD都搭配正确,A表述错误,战国时期扁鹊被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而《四部医典》是唐朝时期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医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互相学习
B.封建制度确立早,比较先进
C.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
D.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