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10 14:02: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1年冬季,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他被处以罚款
B.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C.他只能出售其中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4分)东北亚(下图)是当今世界性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也成为世界性大国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
材料一(图一):

请回答
(1)指出图中19世纪60年代进行改革的三个国家(字母及相应社会改革)。(3分)
(2)20世纪50-70年代,该地区哪三个国家先后实现经济起飞? (按时间先后写出三个国家的代表字母及名称)。指出三国实现经济起飞的历史机遇和共同措施。(9分)
材料二(图二):

请回答:
(3)材料二中图14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参照图15 、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10分)


参考答案:(1)A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E中国洋务运动。(3分)
(2)A日本、B韩国、E中国。(3分)
有利条件:二战后国际局势长期相对安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分)
共同措施:根据本国国情制订并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外资;重视教育。(4分)
(3)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分)
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十月革命前,俄国著名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攻击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梦话”,认为“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以下针对普列汉诺夫观点的理解,正确的判断是?(?)
①他认为俄国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②他主张以革命的方式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他反对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②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③均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革命的方向和平过渡的方法,而普列汉诺夫反对这个观点,所以他的观点是①③正确,②材料中没有涉及他观点中过渡的方式,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