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3:54:47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从詹姆斯登上王位之时起,王权与自由这两种传统就进入到全面冲突的阶段。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守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
—一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评析材料中关于英国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论述。(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 传统:①利用君主制的传统影响;②利用宗教改革的成果,尤其是清教运动的影响;③《大宪章》确立的议会传统等因素。现代化:通过政变和相关法律文献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确立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基本原则,创立了近代典型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作用:协调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平过渡,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进程。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1688 年“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在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由它建立统治权是历史的必然。 “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本题的关键在于论证: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具体回答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当时以及后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来源主要包括
①奴隶②部分平民③部分贵族④全部平民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这两种“暴政的残余”分别是指
A.国王和上议院
B.国王和内阁
C.国王和下议院
D.内阁和上议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就是将以前的以国王皇帝手中的立法权、行政权过渡到以宪法为中心的国会中但国家任然保留君主。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符合题目“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在这种制度下,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的实际权力减弱,其职责大多是礼仪性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光荣革命”的含义。此处的光荣意指没有发生流血的革命。B项符合英国革命的说法,不符合中国辛亥革命的说法,所以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并没有保留君主制,所以排除C项。D项既不符合辛亥革命也不符合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通过多次的革命斗争才取得了一定的革命成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并不是共和政体。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