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7-11-10 13:43: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俄国人喜欢用不同的地名来反映政治情势的改变,下列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名,请依时序选出正确的排列。?
[? ]
A.圣彼得堡—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圣彼得堡
B.圣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C.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彼得格勒
D.彼得格勒—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彼得格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歇尔·戈德曼说:“戈尔巴乔夫始终不了解经济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太留恋旧体制了。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A.大力提倡开垦荒地
B.加紧与美国军备竞赛
C.对旧体制未作任何调整
D.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C项说法明显错误,戈尔巴乔夫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却偏离了社会主义。
点评: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
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注重经济价值规律运用,故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1928年11月)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
(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落下来。苏联解体说明了
①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③中国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④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