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宗教改革》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九)

时间:2017-11-05 18:57: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卡诺莎事件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欧洲?
[? ]
A.天主教会的势力受到国王限制
B.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领主的制约
D.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的干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改革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这主要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 的理由。(9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帝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3分)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限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3分)
(2)不矛盾。(2分) 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3分)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帝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3分)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晨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两段材料对加尔文评价的不同,即,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帝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限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不同原因在于二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相矛盾;其原因是: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帝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晨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得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来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扣思想格局。
——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耶稣会会士专在结交、说服朝廷和官僚方面下功夫。担任技术专家、导师和外交代表,使自己成为对明朝皇帝和满族皇帝有用的人。耶稣会神父帮助中国人铸造了他们的第一门大炮和议定了他们与俄国的第一份条约。这些做法并没招致大批人皈依天主教,但他们的确赢得了对西方的基督教和科学的尊重……耶稣会坚持认为,(中国)祖先崇拜权仅是一种世俗仪式,旨在保持家族传统的连续性。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则完全相反地认为,它是异教的宗教仪式,与基督教不相容。l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
——《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闭关自守的几个世纪中,日本幕府允许荷兰人在日经商,主要是利用他们了解外部世界情况。……1868年,天皇颁布了一篇警文,着重强调了:“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1878年创作了一首“文明球歌”,拍球时,让儿童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政府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例如,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认为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日本想在现代世界中保持原有的地位,这些属性恰恰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日本近代文明史》
材料四?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有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所以,世界上的人们,都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样的世界,才能赢得长久和平与发展。
——人民网
(1)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中的哪些重要成果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耶稣会会士在中国传教方式的特征,并分析基督教传教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⑴影响:改变了作战方式,战斗力提高;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骑士文化);确立了封建制度(贵族骑士的统治);(6分)中华文明成果:指南针、火药、造纸术。(4分)(答出2个,即可得分)
⑵方式特征:结交官员与规劝官员入教相结合;传播科技、帮助中国外交与传教并行;以尊重中国传统习俗为前提。(6分)
失败原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罗马教皇的唯我独尊与清朝“天朝上国”意识的对立。(4分)
⑶主要原因:幕府时期的日本一直在了解世界;推翻穆幕府统治,树立天皇权威;政府号召全面学习西方并主导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保留日本文化中的合理成分。(8分)
⑷看法:承认、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吸收,共同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这
A.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实现
C.彻底摧毁了基督教会的势力
D.开创了启蒙运动的时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