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政策》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11-05 18:56: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4分)经济政策和经济组织是影响经济发展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中后期税收的变化情况。(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3.1%增长到32.4%,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4分)19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但在鸦片战争中却遭到失败,试从清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入手分析中国战争失败的原因。(2分)
材料三:19世纪末美国工业发展大事表

1863年
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
1873年
经济大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破产,铁路、采矿等大工业大量涌现。
1874年
投资银行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及纽约中央铁路的股权联合,组成了自己的立法、执行和裁决机构。
1875年
新泽西州颁布《公司法》,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1878年
洛克菲勒集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利用铁路和管道的石油运输业。并向铁路、电气、炼钢、信贷行业渗透。
1897年
美国最高法院宣称一个制造业的股份公司不受《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约束,此后企业并购达到历史的顶峰。
(3)材料三列举了美国垄断组织产生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事件,试结合史实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①国家税收总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6分)
②“重农”是中国社会长期基本经济政策;清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清政府政策的调整。(6分)
(2)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英国积极对外扩张,建立起规模庞大的殖民帝国;运用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发展经济等。(答对两点可得4分)
②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制造业不发达,缺乏近代化国防工业。(2分)
(3)①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企业融资;
②大工业的大量出现,加强企业生产的计划性;
③投资银行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联合;
④政府的立法催生了现代公司这一工商业组织的形式;
⑤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推动企业兼并,形成垄断组织。(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与表格,提炼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直接从变化趋势图中的总体趋势、农业税以及工杂税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对变化的原因可以从“重农抑商”政策、清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等方面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在于理解“名副其实”在材料中的准确含义,可以从工业革命、英国的积极扩张以及利用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发展经济等方面归纳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要紧扣“清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归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清代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制造业不发达,缺乏近代化国防工业。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归纳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问可以从表格中的标志事件去归纳即可,比如可以从股票交易、大工业的出现、投资银行、政府立法以及司法解释等方面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可以看出作者对本和末的态度是重本抑末,故选B,其中的“本”和“末”分别指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商业,材料的观点也与当时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主要是因为(  )
A “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的影响
B 明清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限制
C 投资商业风险大
D 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后三项都是受”重本抑末”政策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菜肴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士族在饮食享受上的追求
D.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眼在于对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界定。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五胡乱华”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时期,民族融合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同时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士族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饮食上自然追求享受,而丝绸之路是西汉武帝时期即已开通,开通后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故选项BCD都是正确的。只有A选项,中外交流空前的频繁应该是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走向繁荣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故不包括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6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三?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8分)分析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府的人身控制放松;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8分)
(2)区别:晚明: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工商业等部门;英国:新兴的工商业阶级晋升贵族,担任国家官职;(8分)
影响: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促进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产生.(4分)


本题解析:(1)此问应该结合材料,类似的问题都要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分号、句号等。(2)此题是考查明代晚期的中国和英国的不同,也是要依据材料作答,注意在回答是不要摘抄原文。可先列一个提纲,进行比较。相同点主要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这个角度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