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唐太宗》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一)

时间:2017-11-05 18:53: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耳目股肱,寄于卿辈。”“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
材料二:唐太宗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定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怀柔政策”的主要表现。唐太宗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判断题  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这一制度
①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
②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
④是两宋时期出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重要原因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首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覆,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首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东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处理东突厥的政策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述唐太宗处理东突厥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在其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
①对民族地方的直接统治方式②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
③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④其居民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