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7-11-05 18:49: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 ]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苟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
——(王安石《临川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派遣学生留美的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四:胡适,这样热心倡导西化的人,在1914年的《留美学生年报》中居然发表了一篇《非留学篇》,发出这样的惊人之语:“留学生,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费时伤财事倍功半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远久之图也。”
(4)结合材料四和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胡适对留学问题态度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五: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2)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特征: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选官途径。
(3)原因:①洋务运动的开展,迫切需要各种人才; ②国内学校无法培养。
(4)胡适立论基于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现实。
(5)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目的:培养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