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近代史》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二)

时间:2017-11-05 18:48: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英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掌握。《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明确“限制”。理解的关键是“限制”一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它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不具有革命性质,麦考莱的《英国史》称它是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是
A.封建政权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斗争
C.资产阶级内部的争夺政权的斗争
D.封建国王与克伦威尔争夺政权的斗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战争,不具有革命性质,……它是理想的、合法的、典范的革命”说明这场革命是指英国的“光荣革命”,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斗争,答案选B,A C D三项与“光荣革命” 的实质不符。
点评:“光荣革命”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高考命题多是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及特点的命题角度进行考查。但需要注意的是“光荣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斗争,尽管如此,英国由此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这对英国政治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革命性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的表现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兴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在历史性的转变中英国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口处”是指17世纪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社会转型,B项符合要求,A C D三项发生的时间与17世纪这一题中给出的时间不符合,故答案选B项。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光荣革命”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
A.从君主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不单纯是共和制,还有其他类型,如 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没有君主,因而不存在从君主制过渡的可能;英德等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非共和体制。故A 表述不够 确切。而BCD 从政治形式、经济形态、思想形态等方面准确表述了近代社会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江苏调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变法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拔掉田间竖立的记债碑。奴隶主贵族。理由:许多借债购地的人因政府废除所欠的公私债务发展成为富翁
(2)旧贵族的反扑、与秦惠文王的矛盾、以及因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3)变法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反映了维新派和开明地主参政议政的愿望。但是,材料中的反映的举国鼓舞欢蹈是夸张的说法。
(4)改革会导致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遭遇阻力,呈现曲折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