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主要经济政策》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四)

时间:2017-11-05 18:46: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
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项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外国通商贸易,而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导致的认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家航母工程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传统农耕文化视土地为财富,安土重迁,自给自足;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指南针的发明有益于强化海洋观念,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④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被外来的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你怎样看待这种稳定的“幸”与“不幸”?(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6分)
(3)以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纵向、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7分)


参考答案:
(1)稳定的基础:小农经济模式及重农抑商政策;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及思想禁锢(或答科举制的僵化与心学统治)(6分)
怎样看待稳定:从中国历史自身发展来看,明清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农耕文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分);但从世界历史向资本主义转型发展的 大趋势看,明清统治者厉行专制、固守农耕经济藩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3分)
(2)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各地区连结为一个摧体(或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使民族史演变为世界史);(3分)不平等的国际分工造成了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3分)
(3)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水平,使传统社会未发生突变,也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展开;与世隔绝又导致中国落后于近代化潮流,进一步影响了向近代社会的正常转型。(4分)工业革命使西方工业文明和近代社会迅速到来,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加强,又反过来巩固和壮大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3分)(必须结合材料内容说明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7分)


本题解析:(1)基础可根据材料“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得知。稳定的“幸”与“不幸”,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一面从中国自身来说,消极的一面是从世界发展大趋势来看中国。(2)此问应注意审题,强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世界整体,而不是各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概括材料信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差距扩大。(3)首先应根据材料把握“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的含义及关系。明清时期,纵向发展放缓,限制了横向的中外交往的展开;横向交往的隔绝又导致纵向发展的停滞。工业革命使西方纵向发展有一个巨大飞跃,在横向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横向上世界市场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原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纵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