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8:25:57
1、综合题 (14分)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4分)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2分)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五: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 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5)儒家思想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
观点:孔子主张“仁”和“礼”(2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得分);(2分)
(2)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答出一点即得2分)
(3)王阳明认为天理即本心。(程朱理学以外在的“理”为宇宙的本体)。(2分)
(4)观点: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平等臣”等思想。(2分);
影响: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5)原因: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和平,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每一小点1分,总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1)图一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性的观点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图二是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了新儒学,建立了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理论。(2)二程与朱熹都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派别,主张历史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3)材料四是陆王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心是世界的本源,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4)从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看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早期民主的倡导者,对近代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儒家思想自西汉时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现今中国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一些精神到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共计人口约450万,到战国后期,达2000万。250年间,人口增加近4倍。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
A.私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增加
B.封建农民生产积极性比奴隶高
C.各国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儒家认为圣人是实践伦理道德的典范,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在朱熹看来,圣人精神境界的核心是
A.天理
B.三纲五常
C.格物致知
D.良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核心是“天理”,认为“天理”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不是核心,C是修养的方法,D是王阳明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天理。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并指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 (6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分)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3分)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2分)
参考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3分)
时代特征: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6分)
(2)韩非子主张法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6分)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3分)
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2分)
本题解析:(1)三位思想家分别是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它们分别生活在战国、西汉和明末清初。它们生活的时代特征可以从社会性质的发展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2)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治国用法家思想;董仲舒则是发展了儒学,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黄宗羲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出现了早期的民主思潮。(3)韩非子和董仲舒都是主张建立或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但是黄宗羲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的统治;三者思想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三者所处的社会存在不同,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考点: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点评: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或者改革,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式的需要,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法家思想中的用严刑峻法维护统治的做法被秦国短暂而亡所证明行不通。西汉时期重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的思想。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批判专制的思想,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人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6分)
领域 | 信息 |
政治现象 | |
经济现象 | |
文化现象 | |
参考答案:
(1)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诸侯强大(祭孔);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2分)
经济现象
衣冠车琴的生产;建造房屋(2分)
文化现象
儒学产生;祭祀文化流行;制作使用书册(2分)
(2)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4分)
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6分)
(3)继承:沿袭传统祭孔仪式;以曲阜孔庙为主祭地点;以褒奖孔子,发扬儒学为目的。(3分)
创新: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共同主办;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纪念地等的共同参与;CCTV向全球直播活动实况。(3分)
益处:有利于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开展全球性研究与普及。(2分,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生活时代前后)的社会政治经济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鲁哀公下令,诸侯祭孔的开始”、“衣、冠、车、琴、书册等”、“按岁时祭祀”等,可以这样归纳、概括,得出以下信息:A.政治现象: ①诸侯强大,通过“祭孔”可以看出;②孔子代表的士阶层不断崛起。B.经济现象:①衣冠车琴的生产;②建造房屋。C.文化现象:①儒学产生,并逐渐成为蔚然大宗;②祭祀文化流行;③制作使用书册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汉代祭祀孔子相关内容——四次祭孔的特点及原因。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汉高祖亲自到”、“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四次祭孔所呈现出的特点,分别体现在:A.皇帝亲自主持祭孔;B.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C.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D.在各级学校开展祭孔活动。之所以呈现出这些特点,缘于当时汉代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具体这样来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政治上,儒学适应了国家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B.思想上,儒学在汉代,历经汉武帝成为了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人们的尊崇;C.文化教育上,从中央的太学到地方的郡国学校,各级学校的建立,积极推行儒学教育,孔子地位进一步被提高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信息,本问实际上考查孔子儒学在当今世界影响相关内容——世界对祭孔的继承与创新。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当今世界对祭孔实行了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A.继承方面:①比较重视仪式,沿袭了传统祭孔仪式;②以曲阜孔庙为主祭地点;③以褒奖孔子,发扬儒学为目的。B.创新方面:①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共同主办;②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纪念地等的共同参与;③借助当今大众传媒,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祭孔活动实况等。
当今世界祭孔形式的一系列继承与创新,总体上有利于推进儒学的发展。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A.祭孔形式体现出与时俱进,有利于推进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B.祭孔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推动儒学的全球性研究与普及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及儒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继承·儒学思想的传承·祭孔以及祭孔的继承与创新(课标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