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时间:2017-11-05 18:23: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②“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③“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④“屈服于奴役之外,我们再也没有别的退路!……镣铐的叮当声已经响彻波士顿的郊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宗教改革后在德国出现的新教派是
A.路德教
B.清教
C.加尔文教
D.天主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画,它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是

A.倡导民主精神
B.宣传宗教改革
C.表现人性
D.强调人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著名的宗教“叛逆者”修道士萨伏纳罗拉对当时权贵的横征暴敛、鱼肉人民等罪恶行径进行无情的揭露,并且提出了改革时弊的要求。1493年,萨伏纳罗拉被教皇逮捕并处以火刑。这使米开朗基罗的心灵受到很大震动。1498一1500年间,当他能接受订件独立创作时,第一件完成的成功之作,就是这尊《哀悼基督》,他在基督的形象上添上了萨伏纳罗拉的影子,表现了人性之美。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易经》中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以化成天下。”下列选项的内容最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的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人文”是指社会人论、教化,A、C、D三项都能体现这一点。西方的“人文”重在强调人的价值,例如,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重在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总之,“人文”在东方偏重于社会,而在西方则偏重于个人。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
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
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奴隶和其他人一样具有“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因此,他们的权力也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所以,这话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