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11-05 17:53: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荷兰在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为摆脱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综上所述,D为正确答案。
点评:关于罗斯福新政,考查的侧重点在其实质。还要注意罗斯福新政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政策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0分)
材料一?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统治者们通过《盐法》、《茶法》、《矿冶法》、《市舶法》等一系列法律,把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牢牢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然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和地主制经济的生存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帝国内部各区域贸易联系的密切进一步加深这种依赖性。因此,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费尽心机控制市场发展,使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出现各种扭曲变态,最终却无法消灭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封建统治者在政策法律上也时常处于抑商而无法灭商或抑商又不能抑之太过这一矛盾状态中。?
——杨松《试论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特点与功用》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中出台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要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第二,在与外国政府谈判时,总统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授权范围为现行关税的上下50%;第三,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第四,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国会只就该协定举行听证;第五,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时限为3年,国会仍将发挥对贸易政策的监督功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本身并不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法律,只是对之前有关政策的修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高关税政策。但它奠定了美国二十世纪贸易政策制定的架构,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出口也在此时段增长了几乎两倍。
——摘自徐泉《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
材料三?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3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争夺市场?(2分)


参考答案:
(1)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市场的控制,延缓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交流。(3分)
(2)影响:对美国:使制订贸易政策的权力从国会转移到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机构手中;
为美国后来争夺世界市场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3分)
对世界:带动和开启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个自由经济秩序时代的到来,为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奠定基础。(2分)
(3)具体措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分,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2)《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可以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注意要史论结合。“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加入WTO,积极融入世界。
点评:近现代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错失四次机遇,现在奋起直追:
1.第一次:近代前夜,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2.第二次:清朝晚期,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内战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视;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4.第四次: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5.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奋起直追,全面融入。(1)主要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政府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推动。(2)引领中国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大决策: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是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改革,下列有关这两大改革相似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急需摆脱经济困境②调整生产关系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④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农业带来严重灾难,为此在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价格而对于由减产造成的损失由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资本家,所以答案选A,B项是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对策, C D两项是对工业的调整举措。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命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②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③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④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⑤社会立法: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这些内容必须牢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