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05 17:49: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0年,在清政府支持下,江苏江宁(今南京)举办了首个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获一等奖的66件展品中,以丝、茶、工艺品居多,机械类甚少,获奖地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和北京。这说明当时中国:
①政府对振兴实业持积极态度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③民族工业中重工业极为薄弱④传统经济仍占优势地位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C.“遗其体而求其用”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清朝官员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和关键词最具讽喻意义的提示和所学史实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而后来证明这样做是救不了中国的,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应排除;C项"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B项和D项虽然也是洋务派求富和自强的主张但是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不符合题干讽喻意义的要求故也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
(2)没有。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生产并没有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
(3)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75年11月,李鸿章就日人易服一事质疑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道:“贵国祖先采用我国服装乃贤明之举,我国服装纺织方便,用贵国原料即能制作,如今却要模仿欧服,实在要付出莫大的冗费。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当即回答说:“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正如我国自古以来,对亚洲、美国和其他任何国家,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我国旧服宽大而不轻便,适应怠慢而不是应勤劳,然而我国不愿意慢慢致贫,想要勤劳致富,所以舍旧就新,现在所费,将来可得到无限回报。”?——摘编自舟欲行、黄传会《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森有礼两人争论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相关事实评析其争论。(11分)


参考答案:(1)观点:李鸿章法对服饰变化;森有礼主张服饰变化。(4分,每点2分)
(2)这一争论的实质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李鸿章以“独立精神”为借口,反对服饰的变革,反映了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思想,使西学仅仅停留在物质技术层面,最终失败;(6分)明治维新以变服饰作为文明开化的象征,通过变服饰引导日本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改变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为改革的成功奠定思想基础。5分)


本题解析:(1)通过阅读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李鸿章反对服饰方面做变化,而日本的森有利主张变革服饰。(2)是否反对服饰变革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政治的立场。李鸿章反对服饰变革体现的是洋务运动反对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日本则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进行文明开化,推动日本近代社会的进步。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仅仅学习西方的科技,这从服饰变革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明治维新是日本全面的变革,不仅学习西方的科技,还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日本成功实现了社会的转型,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两国变法结果的不同,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