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经济政策》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一)

时间:2017-11-05 17:08: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从广州运往世界各地。此后的100年间,广东十三行向清政府提供了40%的关税收入。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②乾隆时期开始设立广州十三行
③广州在清代一直对外开放?④十三行成为清政府海关收入的主要来源?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



3、判断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它有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概括其含义。(4分)
(3)这种对外政策和材料一中的生产方式有何联系?(4分)



5、选择题  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