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九)

时间:2017-11-05 17:05: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因为它?
[? ]
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
D、与法国《人权宣言》的目标一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法律制度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成果,以下是其发展的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去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工程中,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月毫?,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
(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万民法保护除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美国1776 年发表的《独立宣言》
材料四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面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1789年制定的《人权宣言》
材料五 第二章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2 )材料三、四、五与材料二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强调运用何种手段管理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二、三、四的关系,说明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六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 ? 图12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图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图14 美国1787 年宪法
(4)请在材料六中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包括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认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基本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维护公民的利益意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
(2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法律手段。
(3 )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为立法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
(4 )公元5 世纪中期,古罗马共和国诞生后,为了维护贵族和平民的利益,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其核心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是习惯法的汇编;它维护了贵族的利益,同时也是平民的胜利,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成为罗马法的基本法。或者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中华民国;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等自由;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或者美国独立战争后,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国家利益与主权,制定1787 年宪法;其核心内容是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5 )认识: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由“人治”逐步发展到“法治”,“民权”更多地得到法律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三?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四?“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原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各自原因。并分析“中体西用”论指导社会实践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五,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到上世纪90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国崇尚经验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牛顿力学和热学的确立。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扩张引发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2)成果:政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移风易俗。
(3)原因:改革派: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保守派:维持了封建制度。?影响:一方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不根本变革中国政治体制,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化受挫。
(4)曲折举例:国内战争时期,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建立斯大林体制,但逐渐僵化;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继失败,苏联最终解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理想与现实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革命派是如何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史实说明革命派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分别是指哪些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临时民国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成立,在形式上效法“华盛顿”的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在精神上体现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派人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讨袁失败,之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洪宪帝制”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
(3)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
(4)一部分先进中国人不懈探索救亡强国之路;学习西方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传统封建势力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一大阻力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