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6:52:22
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 响。(9分)
参考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6分)
(2)方式: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6分)
影响: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3分)
本题解析:考查二战后美苏的冷战。(1)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由于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两国对峙的形势日益升温,但由于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各国人民反战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两国的对峙主要以冷战作为对峙的主要形式。(2)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的斗争的方式和影响可以从材料二直接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属于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史实的是
①德国和朝鲜分裂②柏林危机③古巴导弹危机④美苏争霸
⑤朝鲜、越南战争⑥美苏、北约与华约以及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谍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这不能用来说明
[? ]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 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原因: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美国的对外关系。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时间是1950—1953年,对应事件是朝鲜战争;第二小问,从图中可知时间是20世纪60到7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处于战略收缩时期,可知这与当时经济危机的发生和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相关。第(2)问注意结合第(1)问中所涉及的事件和时间,A段朝鲜战争的发动,是美国遏制、孤立、威胁新中国的表现;B段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有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等事件,这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