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11-05 16:48: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4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 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2分)以外,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地处手工业、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生产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城市人口与规模不断扩大;属于纯经济职能的工商业市镇;(任答三点得6分)
(2)论据:经商累积的财富用于买田置地或供下一代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
因素:闭关锁国,海外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贫困,购买力不足;自然经济为主体。(8分)
(3)特点: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开始解体;(6分)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模式对经济发展限制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图片中信息来回答,图片中外商船厂、洋务企业以、民族企业以及小农经济解体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从外国侵略、西方文明冲击的角度归纳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位学者感叹:竟然有儒者固守旧说,不了解社会变化,仍将工商业看成末流,并有压抑工商业的主张。该学者认为工业原本就受到古代圣王肯定,商业又能帮助生产者流通物品,二者都是根本。这一思想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战国战乱频繁,经济倒退,才会提倡工商以改善民生
B.魏晋庄园经济妨碍商业活动,有识之士提出改善意见
C.隋唐胡商络绎来华,垄断市场,激起民间的反商情绪
D.明清工商业虽然发达,仍有士人对工商业者怀有成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3月3日下午3点,OCA(亚奥理事会)官员发布了广州亚运会火炬形象“潮流”。“潮流”整体造型剔透玲珑,融汇着木棉火红的英雄气与珠江壮阔的岭南情,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下面对有关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B.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口
C.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发祥地
D.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广州在历史上的地位,其中元朝时期泉州是第一大港口,其他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
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三 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无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苻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无需应现,祗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慎修《晋商盛衰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功能:汇兑。作用: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铁钱不便于流通;借鉴了飞钱的功能。功能:货币流通。
(3)功能:存放款;汇兑。作用:省路费;免转运;防劫失
(4)趋势:早期金融业的出现与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这主要反映了人们的传统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的现象没有关系,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西方文明的影响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明清时期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