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6:48:28
1、判断题 (14分)文物古迹一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东莞市茶山镇南社古村较完整地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古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谢氏大宗祠。建于南宋初年,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
【材料二】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是像牌坊一样的建筑。
“坊”作为古代一种由政府划分的一个特定区域,在唐朝时已经非常盛行。
【材料三】资政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材料四】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三间两廊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槿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1)材料一中“大宗祠”的建立受中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唐代“坊”的功能是什么?在宋代“坊”又有什么发展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清时期东莞民居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2、判断题 《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是指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判断题 下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判断题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现象可能最早出现于
A.汉代的长安城
B.唐朝前期的长安城
C.北宋的开封城
D.清朝乾隆时的苏州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
(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女责经营与自已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分)
(2)材料二,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2分)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