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05 16:48: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 ]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提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期票、信用证以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反映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是
A.金融业的发展
B.坊市界限逐渐打破
C.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D.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宋朝“期票、信用证以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说明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宋朝商业的发展。故选A。
点评:宋朝商业革命的特点主要有:(1)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商业贸易由内陆贸易为主向海洋贸易发展。(2)纸币和信用票据的出现与大量使用。(3)包买商的出现。(4)古典市制的瓦解与近代市制的确立,城市转变为坊市合一的格局,市场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时间、空间均不再限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1月2日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的商帮在古代是与徽商齐名的,它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明清时代的商帮中徽商与晋商齐名,晋商主要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走西口”成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答案选D,A B C三项与史实不符。
点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比较明显,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唐代以前中国的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政府管控;②唐朝末期至宋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时空控制的放松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③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缓慢的向前发展以及地域性组织商帮的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 绘画、图片、票证等既是不同时期一幕幕人们生活场景的展现,又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写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下图是《南都繁会图》的一部分。这幅历史长卷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有: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1)《南都繁会图》又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如此繁华的经济状况为什么没有完成社会转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下图是光绪年间黄浦江畔的街景: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上海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


(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股票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 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3)由粮票到股票,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城市面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传统的伦理道德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
(2)变化:近代商业、邮电事业发展;出现西式建筑;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
? 原因:上海处于沿海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如近代生产方式的产生;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等。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 积极影响:极大解放生产力,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们的物质生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