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05 16:43: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王夫之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又不盲从,别开生面。他(  )
A.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B.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C.提出“天地之化日新”
D.着重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D项为黄宗羲的思想;B项为顾炎武的思想;“天地之化日新”意为世间的变化又是每一天在更新,这是王夫之思想,由题干中的“治学原则、不盲从”分析,与C项思想是一致的。故C项正确。
考点:王夫之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对王夫之思想的准确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情境是“考试作弊”,这是一种不诚实的做法,涉及的是学习态度问题,联系各个选项,A项是针对老师的教育方法而言,C和D谈到的都是学习方法,只有B强调的是学习态度,即学习态度要端正、老实,不能有搞欺骗行为,所以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密切结合题干的主旨——学习态度要老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本题事实上考查的还是宋元时期的新儒学(理学)的相关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人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其实是相同的,即都主张通过外部的事物来达到内心世界,与外界密切想关。结合选项,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正确,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东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纵观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不难发现其题目中所说的变化是指明朝儒学家的籍贯是在南移的,而变化的根源往往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经济重心的转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宋明儒学家籍贯分布变化的根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